3 Series

1,998

c.c.

~ 2,998

c.c.

轎車

4

車型

216 - 367

車款介紹

規格

配備

試車報告/相關報導

車系沿革

事件簿

展示中心

加入比較

張旭

撰文

Jacky.C

攝影

67,615

2019

3月

12

BMW 3 Series 自 1975 年誕生至今,經過 7 代車型的演進,在全球市場持續獲得好評,依舊是品牌銷量最大宗、也最成功的市售車款,更是 BMW 體現品牌運動基因的代表作之一,甚至衍伸出令許多性能迷魂牽夢縈的 M3,所以 3 Series 與 BMW 品牌的連結,可說在車迷心中是密不可分。

自 1975 年第 1 代原廠底盤代號 E21 的 3 Series 誕生以來,3 Series 在全球已累計生產達 1,500 萬輛。圖為總代理汎德於公辦試駕活動現場展出歷代 3 Series,最左側為 E21 3 Series。

而第 6 代 F30 世代的 3 Series,自從 2011 年 10 月問世以來,產品週期也約莫來到 7 年之久,相比起在這段時間經歷過大幅革新的對手 Audi A4、M-Benz C-Class,F30 世代 3 Series 即便有著濃厚的駕馭樂趣,但時至今日在科技感已經有點略顯不足,而且相較 BMW 品牌其餘邁入 G 世代的車系,產品世代上有一定的落差。

第 6 代 F30 世代的 3 Series,自從 2011 年 10 月問世以來,產品週期也約莫來到 7 年之久,相較 BMW 品牌其餘邁入 G 世代的車系,產品世代有一定的落差。

面對激烈的級距競爭之下,在經過長達 7 年的產品週期後,終於在 2018 年 10 月巴黎車展,3 Series 也迎來了 G20 世代的大改款車型。而且對於國內車迷而言,其實早在原廠發表的前 2 個月,就有 U-CAR 網友在臺灣捕捉到大改款 3 Series 的偽裝車,臺灣能與歐洲同步在全球發表前捕獲的情形,過去在歐系豪華品牌實屬罕見,也展現原廠與總代理對 3 Series、以及國內市場的重視。

原廠代號 G20 的第 7 代大改款 3 Series,是於 2018 年 10 月巴黎車展正式發表。而早在新車於巴黎車展正式發表前,國內即曾有 U-CAR 網友於 2018 年 6 月,同步捕捉到 G20 3 Series 偽裝車在臺灣進行路試的身影。

當然,除了戰力的革新以外,能不能在實質上端出一盤「好菜」,對於 3 Series 在市場的表現至關重要,因此導入品牌最新世代的 iDrive 7.0 數位虛擬座艙介面,再加上標配 Level 2 等級半自動駕駛的智慧駕駛輔助,讓大改款 3 Series 握有一手好牌,只是首波導入僅有較高階的 330i 動力,許多級距主流消費者期待的 320i,則有待 2020 年第一季引進。

第 7 代 3 Series 國內首波導入的僅有較高階的 330i 動力,許多級距主流消費者期待的 320i,則有待 2020 年第一季引進。

不過,透過國內首批導入高階 330i 車型的情況下,U-CAR 試車組自然更能一探出 G20 3 Series 更為全面的戰力。而總代理這次在公辦試駕活動中提供的車款,更是具有一身運動化「武裝」的 330i M Sport,究竟是否依舊能對到駕馭愛好者、甚至是豪華中型級距高階買家的胃,便是此次試駕的重點。

廣  告

外觀導入新世代造型語彙,M Sport 套件別具跑格

新一代 3 Series 受惠於導入 CLAR 模組化底盤,整體車身放大不少,長寬高來到 4,709 x 1,827 x 1,435mm(M Sport 版車高 1,425mm),相比起改款前略長 76mm、略寬 16mm,軸距也從 2,810mm、放大 41mm 來到 2,851mm。就外觀比例而言,筆者認為 BMW 設計師仍舊將其掌握得穠纖合度,透過車身多處的肌理與立體線條,新 3 Series 在視覺感受上也不會給人拉長的突兀感,反倒是更為低趴且帶有跑格。

新一代 3 Series 受惠於導入 CLAR 模組化底盤,相比起改款前略長 76mm、略寬 16mm,軸距也從 2,810mm、放大 41mm 來到 2,851mm。

會有這樣的視覺感受,一部分當然也得歸功於 330i M Sport 車身多處的 M Sport 套件。新世代 3 Series 的鍍鉻水箱護罩一改過去的圓潤線條,同樣改為銳利的 6 邊形設計,但在 3 Series 上面積比起休旅車系 X5、X7 小上不少,並搭配肌肉線條明顯的引擎蓋摺線突顯動感。

新世代 3 Series 的鍍鉻水箱護罩仍舊與頭燈組相連,但造型一改過去的圓潤線條,改為銳利的 6 邊形設計。

而在 M Sport 車型上不同於 Luxury Line 的鍍鉻格柵設計,其水箱護罩是採用黑色格柵配置,下方的前氣壩造型也比 Luxury Line 車型乖張,兩側則有黑色鋼琴烤漆飾板和 LED 前霧燈點綴,水箱護罩內,同樣有著近期 BMW 車款慣用的 Active Air Flap Control 主動式進氣水箱護罩,會隨引擎工作和車速開啟或關閉。頭燈組則是標配 LED 主動式轉向頭燈,但試駕車選配了達 13.2 萬元的雷射頭燈附 Glare Free 光形變化功能,最遠照射範圍可達 530 公尺,燈組造型則維持上一代與水箱護罩相連的設定,但整體透過多邊形設計,視覺效果上更為銳利。

M Sport 車型上不同於 Luxury Line 的鍍鉻格柵設計,其水箱護罩是採用黑色格柵配置,下方的前氣壩造型也比 Luxury Line 車型乖張,兩側則有黑色鋼琴烤漆飾板和 LED 前霧燈點綴。試駕車還選配了 13.2 萬元的雷射頭燈附 Glare Free 光形變化功能。
大改款 3 Series 水箱護罩內,同樣有著近期 BMW 車款慣用的 Active Air Flap Control 主動式進氣水箱護罩,會隨引擎工作和車速開啟或關閉。
由於標配完整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,3 Series 在車頭處擁有偵測鏡頭與雷達模組。

車側部分,其線條則相當簡約,BMW 設計師慣用的 Hoffmeister Kink 窗框摺角,更首度從車側尾門移至 C 柱處;而由葉子板上半部隱約延伸出肩線,並讓車門手把置於肩線下方、不再像上一代是將前手把與肩線融為一體,後門手把則再拉出第 2 道線條至尾燈組,簡單卻有層次感。至於下方微微從前輪拱處上揚的線條,則帶出車側的流暢感,搭配 M Sport 車型降低 10mm 的車高、下方的空力套件、足下的 18 吋 M 款 10 輻雙肋式輪圈組、藍色 M 款煞車卡鉗,就算車輛是靜止的,視覺上仍覺得蠢蠢欲動。

車側部分,其線條則相當簡約,BMW 設計師慣用的 Hoffmeister Kink 窗框摺角,更首度從車側尾門移至 C 柱處。

車尾方面,也是新一代 3 Series 在設計上引發許多議論之處,尤其是 LED 尾燈組設計,但筆者認為只要看過實車之後,就會對其感到驚艷。品牌近期的作品 X4,也是有著相似的尾燈設計語彙,透過紅色的 LED 煞車燈導光條、配上其餘燈組置於燻黑燈殼處,讓 BMW 不再拘泥於傳統 L 型尾燈,而是有著更多設計的變化。下保桿處,M Sport 車型則在兩側有著類導流鰭孔妝點,並搭配灰色鋼琴烤漆材質與雙邊單出尾管設定。

透過紅色的 LED 煞車燈導光條、配上其餘燈組置於燻黑燈殼處,視覺的立體效果明顯。下保桿處,M Sport 車型則在兩側有著類導流鰭孔妝點,並搭配灰色鋼琴烤漆材質與雙邊單出尾管設定。

iDrive 7.0 介面入注,內裝科技感大輻革新

走進車內後,內裝也是新世代 3 Series 的一大重點,畢竟前一代 F30 3 Series 讓人詬病的,便是內裝精緻度不足以及科技感不夠濃厚。

不過在導入 iDrive 7.0 介面與品牌新世代內裝鋪陳後,上述問題可說是迎刃而解,一坐進車內最吸引人的,便是 12.3 吋全數位儀表與 10.25 吋螢幕組合。而且一如品牌先前在國內推出的 X5 車系,其在儀表板介面上偏向數位化,時速表、轉速表的刻度以多邊形擴展至儀表板邊緣,中央空出的大面積區域,則留給數位式時速、地圖導航、車距與輔助駕駛控制。不過先前在 X5 車系體驗過的手勢控制功能,在 3 Series 上列為選配。

一坐進大改款 3 Series 的車內,吸引人的莫過於 12.3 吋全數位儀表與 10.25 吋螢幕組合。
M Sport 車型標配 M 款多功能真皮方向盤,方向盤盤輻的左側為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的控鍵;兩側控鍵上緣,則為主動車道維持等行車輔助狀態的 LED 顯示燈。
新一代 iDrive 7.0 介面將儀表板的資訊化繁為簡,呈現全數位化的顯示效果。儀錶板中央上緣的紅外線攝影鏡頭,則有待日後開通疲勞駕駛偵測功能。

而試駕車選配的項目,則還有包含選配價 6.2 萬元的抬頭顯示器、以及選配價 9.3 萬元的 Vernasca 真皮內裝,相較標準版 330i M Sport 的 Alcantara 麂皮/Sensatec 皮質混搭座椅有所不同。

試駕車選配的項目,則還有包含選配價 6.2 萬元的抬頭顯示器,顯示面積較前代放大 70%之譜。

國內 3 Series 車系更標配 Apple CarPlay ,其特色在於可無線連接 CarPlay 功能。不過標配的 Apple CarPlay 目前僅提供 1 年的有效期,車主後續可在線上商店中(預計 2019 年上半年內推出)、進行加購延長使用期限,並利用車載網路更新無須回廠升級,但相關配套方案有待日後進一步於線上商店公布。而在 330i M Sport 車型上,還另外標配手機無線充電功能。

國內 3 Series 車系更標配 Apple CarPlay ,其特色在於可無線連接 CarPlay 功能,但標配的 Apple CarPlay 目前僅提供 1 年的有效期,後續將可於線上商店付費展延。
在 330i M Sport 車型上,還另外標配手機無線充電功能,前座中央扶手箱內的充電孔為 USB Type-C 規格。

聲控功能方面,先前筆者在大改款 X5 上即體驗過「你好 BMW!」中文聲控系統,同樣也在 3 Series 現身。使用者只要喊出「你好 BMW!」、或自定義的喚醒詞(例如筆者就設定為本名「張旭」),就可以將聲控系統喚醒,並進一步操作音樂、導航、車輛設定等功能。

先前筆者在大改款 X5 上即體驗過「你好 BMW!」中文聲控系統,同樣也在 3 Series 現身。可以聲控喚醒語音助理,並且進行調整空調、導航、檢查車輛狀況等功能。

比較獨特的是,此次在 3 Series 上的 iDrive 7.0 系統版本較新,原廠加入所謂的「放鬆模式」以及「喚活模式」。

使用者若想啟用「放鬆模式」,可向語音助理說出"我想放鬆"或"開始放鬆模式",系統即會在 3 分鐘內撥放較為輕鬆的音樂,並將空調溫度調的更溫暖讓車內氣氛更為放鬆;而在駕駛者疲憊時要啟動「喚活模式」,則可向語音助理說出"我很疲倦"或"我很睏"或"開始喚活模式",系統在 3 分鐘內會撥放刺激的醒腦音樂,打開天窗遮陽簾,並降低空調溫度加大風扇、將環艙氣氛燈變為綠色,讓駕駛者能夠恢復精神。日後 X5 車系等 iDrive 7.0 車款可透過系統升級此項功能。此外,用手機解鎖的數位鑰匙功能 3 Series 同樣也具備,但仍得等系統日後升級才會在國內開通。

比較獨特的是,此次在 3 Series 上的 iDrive 7.0 系統版本較新,原廠加入所謂的「喚活模式」(圖上)以及「放鬆模式」(圖下)。
3 Series 換上全新的 iDrive 旋鈕介面,引擎啟動鍵移至排檔桿左方,行車模式控鍵則依序排列在引擎啟動鍵後方。

中控臺造型佈局上,3 Series 相較新世代 X5 的大器與豪華有所差異,整體更為簡約、緊緻,強調的是機能性與科技兼具。而舉凡空調出風口、車門內外手把等細節處的造型,3 Series 與過去的 BMW 車型、甚至是較早推出的 G 世代車型如 5 Series 等不同,再加上紋理觸感細緻的鋁質格紋飾板,呈現更具精緻的質感。中央空調出風口的造型則化繁為簡,並在中間嵌入一組彩色小螢幕,操作便利度與質感提升。

國內 3 Series 標配獨立 3 區恆溫空調,更在後座有 2 組 USB Type-C 充電孔。

空間方面,受惠於放大 41mm 的軸距,以筆者約 178 公分的身高坐在後座,其後座的膝部空間約來到 2 個拳頭左右的餘裕,相較上一代又有一定的提升,頭部空間則是約 3 指,而加大約 100mm 的天窗,則也減低部分車頂的壓迫感,但效果仍未如全景天窗般出色。後行李箱空間容積約 480 公升,並可透過後排座椅 4/2/4 分離傾倒擴充。

空間方面,受惠於放大 41mm 的軸距,以筆者約 178 公分的身高坐在後座,其後座的膝部空間約來到 2 個拳頭左右的餘裕,相較上一代又有一定的提升,頭部空間則是約 3 指。
後行李箱空間容積約 480 公升,並可透過後排座椅 4/2/4 分離傾倒擴充。

330i 動力輸出飽滿過癮,靈活身手更上層樓

330i 在動力輸出方面 ,其沿用代號 B48、小改款 F30 世代 330i 上的 2.0 升直列 4 缸 TwinPower Turbo 單渦輪雙渦流汽油引擎,並搭配 8 速 Steptronic 運動化手自排變速箱。但透過提升缸內直噴的供油壓力至 350bar(原為 200bar)等工程,讓馬力較前一代提升 6 匹、扭力增加 5.1 公斤米,來到 258 匹馬力/5,000~6,500 轉、40.8 公斤米扭力/1,550~4,400 轉的水準,時速 0 至 100 公里的加速則可於 5.8 秒完成。

330i 在動力方面 ,其沿用代號 B48、小改款 F30 世代 330i 上的 2.0 升直列 4 缸 TwinPower Turbo 單渦輪雙渦流汽油引擎,並搭配 8 速 Steptronic 運動化手自排變速箱,動力輸出來到 258 匹馬力、40.8 公斤米扭力的水準,時速 0 至 100 公里的加速則可於 5.8 秒完成。

實際在動態的體驗環節部分,330i 這具 4 缸動力在聲浪上雖未如 6 缸車型飽滿,但在 Sport Plus 等模式下,經過原廠工程師的特意調整,還會有著相當低沉且略帶回火的排氣聲浪,在聽覺感受上可說是相當過癮。

動力輸出特性則也依行車模式的選擇有所不同,Eco Pro 模式下變速箱、油門輸出的反應會略帶溫吞,但相當適合都會行車使用;Comfort 模式,筆者則認為是在舒適轉向與動力輸出較為平衡的設定,高速再加速時 8 速手自排也會順暢的降檔,帶來綿密且飽足的加速快感。

若要熱血的駕馭反應,Sport 或 Sport Plus 模式自然是最佳解,變速箱在放開油門時會刻意降檔拉轉,需要再加速超車時降檔反應迅速,會需要手動透過換檔波片降檔的時機極少,而且方向盤也會將轉向手感的更為緊緻,對熱愛駕駛的人可說有著暢快淋漓的動態反應。

Eco Pro 模式下變速箱、油門輸出的反應會略帶溫吞,但相當適合都會行車使用

值得一提的是,筆者認為 Sport 或 Sport Plus 模式下的轉向手感略為重手,若需要極佳的動力反應、卻不想讓轉向過於重手,可透過 Sport Individual 模式將轉向設定為 Comfort,方向盤轉打上會更為靈活。底盤動態部分,新世代 3 Series 透過導入 CLAR 模組化底盤,車重減重達 55 公斤、保留 50:50 配重,彎中確實會感受到車身的負重較過往減輕,即便 3 Series 已放大到歷來之最,但車頭的指向性仍舊相當聽話、精準,而且俐落的過彎身手可說讓人難以忘懷,絕對是 3 Series 潛在買家必須體驗的特點!

筆者認為 Sport 或 Sport Plus 模式下的轉向手感略為重手,若需要極佳的動力反應、卻不想讓轉向過於重手,可透過 Sport Individual 模式將轉向設定為 Comfort,方向盤轉打上會更為靈活。
新世代 3 Series 透過導入 CLAR 模組化底盤,車重減重達 55 公斤,即便 3 Series 以放大到歷來之最,但車頭的指向性仍舊相當聽話、精準,在彎中的動態也相當靈活。

公辦試駕行程中的 330i M Sport,分別有搭載 Michelin Pilot Sport 4 ZP、Goodyear Eagle F1 Asymmetric 3,筆者體驗的車款搭載的是 Michelin PS4 胎紋,兩者都是高階運動街胎。但因為是胎壁較硬的失壓續跑胎版本,即便熱胎壓已降至 32 psi 左右,輪胎回傳的震動、以及胎躁仍較為明顯。

另一大原因則是 330i M Sport 標配的 M 款跑車化懸吊,其降低 10mm 的車高並增加約 20%彈簧磅數,在底盤回饋上較為硬派,M 款煞車套件的反應則相當線性。而新一代 3 Series 採用首度導入量產車的全新減震筒技術,前懸吊為 HRS(Hydraulic Rebound Stop)、後懸吊為 HCS(Hydraulic Compression Stop),前軸為針對路面回彈頻率調整、後軸則是隨減震筒壓縮行程調整避震,不僅車頭在急煞時的點頭反應輕微,路面跳動後車身的回穩程度更迅速,而彈簧對側傾的抑制度高,皆是這具底盤的精髓所在。

筆者體驗的車款搭載的是 Michelin PS4 胎紋,因為是胎壁較硬的失壓續跑胎版本,即便熱胎壓已降至 32 psi 左右,輪胎回傳的震動、以及胎躁仍略為明顯。
廣  告

在一般行車的駕駛輔助方面,由於國內 3 Series 車系首波全數標配全套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、具備 Level 2 等級的半自動駕駛能力,相對起須另行加價選配的 M-Benz C-Class 等對手,確實是在級距對手中的一大魅力配備。

新一代 3 Series 與現行 7 Series、5 Series 在系統操作上並沒有太大差異,同樣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間、透過 4 段的車距調整進行主動跟車與車道維持。不過新一代 3 Series 跟 X5 車系相同,在 ACC 與主動車道維持的相關控鍵有所變化,中央的車距與車速設定鍵更為直覺,透過綠燈、黃燈、紅燈顯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的介入階段,也警示駕駛者須將手「扶」在方向盤才能讓系統順利運作。

國內 3 Series 車系首波全數標配全套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、具備 Level 2 等級的半自動駕駛能力,相對起須另行加價選配的 M-Benz C-Class 等對手,確實是在級距對手中的一大魅力配備。

而在系統的運作上,筆者認為 3 Series 同樣在面對許多「插隊車」後,其 ACC 煞車的介入更為細膩。但相對而言主動車道維持的介入也更為積極,甚至即便在關閉 ACC 跟車系統後,車道偏移拉動方向盤的幅度也相當大,是在體驗時值得注意的一環。

新一代 3 Series 在主動車道維持的介入更為積極,甚至即便在關閉 ACC 跟車系統後,車道偏移拉動方向盤的幅度也相當大,是在體驗時值得注意的一環。
除了原廠選配代號 5AT 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外,包含路邊停車與倒車入庫功能的自動停車輔助,以及可記憶車輛行駛至停車處前 50 公尺的「自動倒車輔助系統」,則可協助車輛從狹窄的巷弄間倒車。

科技扮相大幅提升戰力,俐落身手仍是車系精髓

總結而言,新一代 3 Series 確實是在科技感上下足功夫,尤其內裝的 iDrive 7.0 介面科技鋪陳與精緻程度,比起上一代有相當大的躍進,徹底在前代較弱勢的環節扳回一城,先進主動安全配備上又標配智慧駕駛輔助套件,豐富的配備難以挑剔。更讓人驚豔的仍是 3 Series 在動態上的表現,承襲歷代的優良操控基因,新世代 3 Series 確實在操控與動力方面進一步提升,端出拿手好菜之餘又更為可口,彎道中俐落的身手、暢快的加速反應確實讓人難以忘懷。

當然,面對 M-Benz C-Class 對手在 48V 科技的布局,BMW 的節奏是較為晚了一些,而且未來銷售主力的 320i,國內導入時程也稍晚,目前僅有高階的 330i 動力可選、入手門檻較高。不過若你想體驗最全面的 3 Series,其實 330i M Sport 也足以成為許多豪華中型級距買家的優選。

比較清單

開始比較

取消比較